自学考试

自学考试毕业论文该如何选题?

更新时间:2014/5/31 11:02:35| 来源:大牛教育| 浏览

  要想写好毕业论文,便涉及到论文的选题了。所谓选题就是确定论文的题目,明确论述的对象、范围、角度。选题的好坏将直接涉及到论文的成败得失,如果在选题的过程中,出现了不应有的偏差,那就会使论文的写作出现失之毫厘、谬以千里的结局。正是从这个角度上,我们经常说,成功的选题便是论文写作成功的前提。


自学考试毕业论文该如何选题


  但是,在实际的论文写作实践中,许多学员对于选题往往表现为不知所措、无从下手,这实际上说明了学员在学习的过程中,没有自觉地确立起自己思考的重心,只是处于一种被动的接受过程,这自然就会使我们对于问题缺少应有的思考,没有思考的问题,也就自然谈不上对于问题的解答了。从本质上说,科学研究是以提出问题为起点的,提出了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也就意味着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的确定。对此,爱因斯坦在评价伽利略提出测定光速问题时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数学上的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新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见爱因斯坦、英费尔德:《物理学的进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62年版,第66页)由此可见,提出新的问题不仅是科学研究的真正的开始,而且也是科学发展和进步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因此,选题具有极其十分重要的意义。当然,我们对于申请学士学位的学员来说,并不是要求每个学员都能提出新的问题,但是,我们学员在选题时起码要具有这一方面的自觉意识。以便在未来的工作中向这一方面靠拢。


  在实际的研究过程中,选题也的确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为就论文的写作实质来讲,就是对于问题的一个解答的过程。诚如有的学者所说的那样,:“把问题当作科学研究的出发点,有助于揭示人类创造性认识运动的辩正本性。人类创造性认识运动是一个主体自身的知与不知的矛盾运动过程,是主体与客体之间的矛盾运动过程,是同客体的矛盾运动相一致的概念矛盾运动(在辩证思维那里)。因为,作为科学研究起点的问题都是上述矛盾的产物,而作为科学研究成果的问题答案,则是对上述矛盾的解决。”(童世骏:《“问题”是科学研究活动的起点》《文汇报》1985年5月20日)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论文的写作过程也就是提出问题和解答问题的过程,是一个有目的的思维定向展开的过程。


  在我们一般学员的论文写作过程中,可能有一种普遍的感受,那就是我们的思维不知该如何有序地展开。实际上,思维的展开是和问题的提出相关联的。一般地说,提出问题时的思维可以参照杜威提出的人类思维“五步骤”展开:第一,感到某种困难的存在;第二,认清是什么问题;第三,搜集资料,进行分类,并提出假说;第四,接受或抛弃实验性的假说;第五,得出结论并加以评价。按照杜威的这一思维模式,我们可以在选题时自觉地遵照科学的思维方式,有的放矢地展开我们的思维,从而使我们的文章写作有序地展开,而不至于出现那种思维不知该如何地展开的窘迫和尴尬局面。实际上,我们相当一部分学员之所以对于论文的写作感到无从下手,其根本的原因之一便是不知该如何地展开自己的思维。


  当然,思维的展开的基本模式只有和思维的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我们才可能使论文血肉丰满,骨骼健壮。换言之,就是在正确的思维展开形式中,承载起厚重的思维内容——自己对于客观对象的一种独到的理解和见解。对此,科学方法论者贝弗里奇说过:“有真正研究才能的学生要选一个合适的题目是不困难的,假如他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曾注意到知识的空白或不一致的地方,或者没有形成自己的想法,那么作为一个研究工作者他是前途不大的。”(贝弗里奇:《科学研究的艺术》,陈捷译,科学出版社1979年2月版,第9页。)由此可以看到,在选题的过程中,我们既要使思维有序而充分地展开,又要在思维展开的同时,以自己对于选题初步的理解而形成的见解为其思维的内容,使我们在选题阶段便形成论文的朦胧的构架,为后来的论文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选题在论文的写作中既然占据着如此重要的地位,那么,我们在论文的选题时,该遵循什么原则来进行选题呢?一般地说,一个较好的选题需要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注意:


  要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充分地发挥自己的长处,使论文所选之题和自己的思考重心有机地结合起来。客观地说,我们每个人的实际的知识积累和由此所具有的长处是不一样的。我们在选题时,首要的思考的重点是我们能够在哪个方面有所思考,有所发现。具体地说,就是对于我们是否有能力、有兴趣、有条件研究这个课题,是否能得出新的学术见解,有一个比较清醒的认识。一般地说,由于研究者主体状况的差异,其在同一课题上所得出的结论可能是不同甚至是截然相反的。要想使自己的结论更大程度上符合客观实际的情形及其内在的规律,需要我们研究者主体对于研究的课题所需要的知识背景有一个统领性的把握。对此,泰勒说过:“具有丰富的知识和经验的人,比只具有一种知识和经验的人更容易产生新的联想和独到的见解”(见《科学研究的艺术》,第58页)。否则,就可能会产生由于知识积累的欠缺而出现那种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情形。所以,在自己相对说来最有丰厚的知识积累和见解的领域中使思维驰骋,才可能使论文既有独到的见解,又能使论文的写作左右逢源。


  要从社会的实际需要出发,充分地顾及到社会现实需要,使自己的特长和兴趣与其社会价值获得有机的统一。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我们自己的特长与兴趣当然是我们选题的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但是,衡量选题的最终价值的还不仅仅是主体因素,而且还包括客观的社会这一客体因素。即选题是否有社会意义,是否有学术价值。


  论文的写作就其最基本的动因来讲,是对于时代所提出的课题的一种解答。每一个时代有每一个时代的问题,每一个阶段有每一个阶段重心。尤其是和社会现实联系最紧密的方面,更是具有其现实性。这就需要我们在论文选题的过程中,尽量地贴近社会现实的需要,使我们所学专业的选题和社会的现实需要有机地统一起来。当然,我们也不能由此而得出狭隘的现实功利性结论,把所有的结论都向社会现实上硬性地靠拢。


  毕业论文的本质是学术性的论文,因此,是否具有学术性便是我们考察毕业论文是否具有价值的又一标准。每一学科都有其学科的历史,每一学科又都有其学科的独特的学科体系。在选题时,顾及论文的学术价值,便是从整个学科或专业的全局出发,思考该课题在学科建设中的地位以及对学科的发展的作用,争取把那些对学科的发展起重要作用的问题纳入到自己的课题中,以最大限度地实现自我在该学科发展中的价值。要想做到这一点,就需要我们对于本学科、本专业的研究历史及其研究动态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努力寻找那些重大的基本的理论性的问题或前沿性的问题,并以此作为我们的研究课题。这样的基本要求,尽管对于我们不少的学员来讲,具有较大的难度,或许在实际的操作中有一种力不从心的感觉,但是,我们却不能不了解这一基本的原则,只有我们在了解了这一原则之后,我们才可能在论文的选题中,努力实践这一原则,并达到虽不能至但心向往之的初级境界,为将来更高水平的论文选题打下坚实的基础。


  选题的过程就其核心点来说,还是一个对于课题的限定过程。在此过程中,我们由原先对于论题只有一个大致的方向性把握,经逐步地划定研究范围,到最后确定明确的论文题目。如果对选题缺少必要的限定,就会使问题过于宽泛、庞杂,如此而来,就会使论文在其论证的深度上受到极大的限制。而通过对于课题的必要限制,把所要解决的问题集中到一点上,就可以小题大做,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问题,使论点深刻而突出。